看戲的美好記憶1.jpg

看戲的美好記憶2.jpg

我是純粹的客家人,但很奇怪的是,從小我就愛看各種地方戲曲,從戶外野台戲的布袋戲,歌仔戲,我都可以追著戲班看戲,布袋戲裡的配曲,又常挾帶著南管、北管,所以對著兩種戲曲的曲調,我也略有熟悉,為了更了解戲班,我常常在後台的時間比前台多,父親常說:艱苦人,才會去演戲,但常被那些只有讀幾年書甚至是不認識字的野台戲演員所震撼,沒有劇本,只靠著班主(導演)的口述,他們就可以演出一齣齣忠孝節義精彩的戲,戲結束了,我卻還常留戀後台看演員卸妝、吃消夜,常常被以為我早回家的父親鎖門,練就了我一身翻牆回家的壁虎功。
母親喜歡聽黑膠唱片的客家大戲及楊麗花的歌仔戲,聲音開著大響,就算我在房間也聽得到,最記得的客家戲是《陳世美》及楊麗花的《薛平貴與王寶釧》,因為每天的播唱,耳濡目染,所以我到現在都還會唱其中的幾段,我常即興在父母親面前表演,母親嘴巴雖然用客家話罵著「不像樣」,父親甚至說「父母沒出脫,生子來演戲」,但我的表演卻常常是家裡茶餘飯後的娛樂,當時我迷地方戲曲迷到連被形容拖唱到像殺雞的京劇(國劇),我也可以在電視看到津津有味,中視的國劇大展,華視的「戲曲你我他」都是我常看的節目,我當時最喜歡的是「鎖麟囊」、「貴妃醉酒」、「四郎探母」、「拷紅」(西廂記)、「拾玉鐲」、「王魁負桂英」、「趙氏孤兒」、「汾河灣」、「漢明妃」等,我一個人可以在二樓的客廳,一看就一下午,完全沉浸在我的戲曲世界,當時對戴綺霞及徐露把楊貴妃醉酒的姿態身段演得如此迷人,印象深刻。等到凌波的黃梅調電影風迷全臺時,我已是可以唱電影全本黃梅調的「梁山泊」,和我搭配的「祝英台」是我高中同學李慧芳,我們一群女同學常常躲到石工科的工廠後方演「梁山泊與祝英台」。顧正秋、徐露、郭小莊、周正榮、胡少安、朱陸豪、葉復潤、孫元坡、吳劍虹、孫麗虹、楊麗花、王金櫻、凌波
……等及他們的戲曲,都是我年少生命最豐富的文化滋養,給了我非常美好的記憶,但隨著電影電視節目的興起,劇情步調較慢的地方戲曲跟著沒落,年輕人已很少再看地方戲曲。
20年前吳興國、魏海敏演出改編自沙士比亞名劇「馬克白」的「慾望城國」,把現代舞台劇的概念帶入傳統的京劇,引發熱烈迴響,找回了京劇的年輕觀眾,作家白先勇先生推廣崑曲不餘遺力,青春板的「牡丹亭」正是要吸引年輕觀眾,近幾年中生與新生代合力演出的「離騷-屈原」、「孝莊皇后與多爾滾」、「定風波-蘇東坡」、「采采詩經」更是把文學、歷史與戲曲結合,甚至是京、崑合演,我在演出現場,看到許多年輕的觀眾,非常欣喜,這麼美的有聲藝術,終於有年輕的知音。
我很喜歡的京戲中生代演員,國光劇團首席文武老生唐文華老師(也是演前述京戲新編裡的主角屈原、多爾滾、蘇東坡),演什麼像什麼,風采迷人,台中七七讀書會27週年慶,特別邀請他在7月15日下午2點在大毅幸福文教基金會演藝廳,作「無聲不歌、無動不舞-欣賞傳統戲曲京戲之美」的演講,名旦王耀星、名丑周慎行及國劇包頭梳妝老師王美芳,同來現場示範演出。

arrow
arrow

    pinjuki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