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濆黑豬腳2.jpg

從小我就愛吃補,但重男輕女的母親,總是煩惱著她的長子我的大哥長不高養不胖,總是燉補給他吃,卻少有我的份。
記得國小一年級下課回來,看到灶腳的地上有個小紅爐,爐蓋的縫隙不時飄來補藥的香氣,大口吸著,母親卻像防賊式的對我說,這是給你阿兄轉大人吃的補藥,然後蓋緣一打開,燉得爛透的豬腳浮在幾片青歧、當歸、紅棗、杜仲…等中藥草上,看得我猛吞口水(這些藥草名,當然是我長大後才知道,但那香氣我始終記憶著。
原本以為母親總會分一些「肉屑屑」讓我們也聞香品嚐,但那鍋豬腳只有大哥獨享,不只女生無份,二哥,三哥、小弟也No噀,母親的說法是,另外三個男的還不到「轉大人」的年齡,不宜吃補,至於女的,是不在她的題話下的。
「我聽你龜在嚎勒!」,天生反骨的我自然是沒在信這一套,等著全家人熟睡了,我起來翻鍋蓋,還有大半鍋的豬腳,只是涼了的爐火,讓幾塊大豬腳就崁在如凝雪的油脂上,我三兩下就啃了兩大塊的豬腳,留下豬腳被拿起偷吃凹陷下去的「雪洞」,犯罪「證據」如此明顯,面對母親第二天的厲聲質問,我來個死不承認,母親也莫可奈何,但那豬腳及補藥的滋味卻已深深烙進了我的腦海、我的味蕾,或許是補償心裡,或許高中常出入同學家的民生中藥店,我愛死了店裡中藥混雜卻又有層次的香氣,如果那日同學父親分享我們一截甘草或桂皮,就覺得那日幸福滿滿。
在台中讀大學時,到忠孝夜市,最愛吃的就是當歸土虱或藥燉排骨,感覺那是異鄉學子自我身體照顧的補貼,入了社會後,愛吃補的習性不改,豬肝湯麵是我常煮的家常麵,至於室友愛吃的麻油豬腰子,我嫌有尿騷味而不愛,後來跟著馬來西亞的僑生同住,也會了煲湯,最愛西洋菜煲排骨湯,道地台灣味的麻油雞湯,薑母鴨湯,黑豆雞湯、紫米雞湯、羊肉爐都是我的拿手補湯,其他的菇類、山藥、蓮子等補湯,更是桌上常見的佳餚。一看到農民曆的秋分、立冬、冬至等,就有幸福感,因為進補的季節又來了。
我喜歡跟著節氣來吃補,涼補、熱補各有時候,我甚少病痛,有病也幾乎不吃藥,都靠著食補來提高自身免疫系統,來打敗入侵的病毒,尤其這兩年非常嚴重的流感病毒。
投保20年保險,不曾申請醫療理賠,健保卡只偶爾用來洗牙外,少用來看病,這樣的好體質,會是我平日勤於進補而累積起來的嗎?
這一週吃了兩次補,相片一是巴西蘑菇黃金草燉雞,相片二是今晚吃的麻油紅棗雞,喝完雞湯,全身暖乎乎的,誰還怕它晚來風急、寒流來襲?

arrow
arrow

    pinjuki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